王勤俭:不吝交流 不惧竞争 用心做设计(2)

icon 2011-12-21 19:05:45
icon 0

摘要:21世纪,设计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建筑大国和装饰大国,境外设计师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设计师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开始思考走出国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的设计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节...

  【新浪家居】最近两年来,我们发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个人获得国际奖项的明显增加,出国考察游学的也越来越多,您对中国设计业目前逐步走向国际化的现象怎么看?

  【王勤俭】“走出去”是必须的,但我们所说的走出去并不是纯粹抄人家的,只是说交流和思维方式打得更开一些。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肯定有很多拿来主义或者是把人家的东西照搬照抄,而很多只是抄个皮毛,而那种感觉让人家觉得那个过程不太好。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但要走出去,还要有效地为我所用,交流是为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值得鼓励。11月份,我们刚好有一个民间的设计团队去了意大利交流,我们去了罗马,然后从罗马往北走去了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再从米兰回来。我有很多的感触,比如我们发展得太快,像深圳这座城市,很漂亮很现代,是一个全新的城市;但是在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他们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一些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都是受保护不准轻易拆掉的,因此建筑带来的污染环境的情况很少,空气很清新,城市有历史的沉淀感。我们现在讲低碳环保设,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口号,在付诸实施的过程当中落实得不是太好。在国内,越发达的城市带来的污染可能越多。国家和个人都开始重视这些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问题,需要持之以恒。我们在米兰看一些名店,这个时尚之都,将很时尚的品牌放在一些古典建筑里面,做得非常和谐,尽量不去破坏原有古典建筑的感觉,又把时尚的手法和感觉诠释得很好,建筑与环境协调得非常好,我觉得这些更多地要靠设计师在做设计时不断感悟、不断发现,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新浪家居】随着视野的愈加开阔,中国设计师的民族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民族文化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您在设计中如何去体现本土文化?

  【王勤俭】我有一些朋友移民到国外,但是他们总说“我更喜欢中国”,因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一些老外的家里、特别是一些有品位的人家里,一定要放一些中国的古典元素进去,他们觉得那是好的,家里才有了文化气息。外国对中国的文化是很尊重的,我们希望我们自己一方面能走出去,一方面要不断地挖掘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在其实有很多好的设计师都在做一些调研,深入地去挖掘我们自己的固有的东西。我所了解的一个知名建筑师,去美国留学然后在美国发展,在美国做了20年都没有做出很知名的设计,没有做出很杰出的成就。等他回国一段时间再回美国,他的设计高度以及市场认可度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应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不忘根不忘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新浪家居】您觉得在目前的设计界,一个奖项应该倡导一种什么样的方向?或者鼓励一些什么样的品质?

  【王勤俭】我曾经参加了很多比赛,我现在更多地是鼓励我们的设计师去参加比赛。很多机构都在运作奖项,难免有些走偏的现象,有些有商业的因素加入。奖项是一种认可,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真正的奖项应该是一种责任。这种奖项要引导设计往一个良性的、有序的、好的方向发展,要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些奖项给某些设计师带来很多光环,让他们很浮躁,去作秀而不是去做设计了,甚至某些奖项让某些设计师变得看不清楚自己了。这一定不是设计包括那些奖项应该达到的目的,奖项的目的是鼓励和鞭策设计师,给大家往前走的动力,然后取得更好的设计成就,让大家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说某某得了大奖,我觉得这种奖应该要赋予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做下一个案子时要达到更高的高度。

  【新浪家居】作为资深的样板房设计师,您认为未来中国样板房设计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王勤俭】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也让这个行业大家一直都觉得走得很顺畅,现在因为宏观调控的部分影响,会有一些波动,其实越是在波动的时候对我们的样板房设计要求越高,可能以前的案子甲方对样板房的投入没有太多的限制,比如一些高端项目可能没有太多太严格的限制,这样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地去发挥,因为甲方认为我们设计这一块相对于总造价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现在市场环境不太好,甲方对造价会有一些控制,这就会对设计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对时间提出更多要求。我们曾经做的一个售楼处,甲方只给了我们20天左右的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我们也想尝试一下,带着甲方的这种信任,我们在甚至没有一张图纸的情况下就开始做创作了。做完以后甲方很认可,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因为我们注入了体验式样板房的概念,我觉得未来的样板房发展方向是越来越趋近于体验式的方式,包括会所、售楼处等都是。那种体验的方式是营造了一种我们需要表达的生活方式,我们样板房在发展过程当中为了吸引眼球会做得很夸张,甚至把有些房子装得让你没办法进去住了,我们叫做概念式样板房。当然,概念式样板房是发展的某个阶段里的必然产物。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大家会有更理性的需求,我们会在创新的前提下更贴近生活,让大家觉得那种体验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希望我们做的样板房真正能够让大家体会一种生活方式,让客户住进去就感觉得到了足够的温馨和尊重。我们一直讲“以人为本”,其实很多样板房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甚至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新浪家居】就是说比较注重形式的东西,在用户功能需求和人文关怀上相对欠缺一些。

  【王勤俭】对,形式的多一些,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实施少一些。我还要说的是环保方面。我所知道的早期会所都是配套售楼的,老一点的楼盘会所都是没法经营甚至是亏本的,可能完成了售楼使命以后就荒废了,冷冷清清、黑灯瞎火的。我们不禁要闻,什么是会所?就是让住在那里的人共同去聚会或者运动,我们现在把会所翻改成老人棋牌室、运动健身场所、成年人交际及商务应酬场所,还有儿童玩耍休闲的趣味娱乐场所。我们做了一些可持续性调研的研发,我们希望设计师做可持续性的设计和经营,这样不仅会实现会所的盈利,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做环保的健康的设计,这样既让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又达到了资源的节约利用,这应该也是设计的趋势之一。

  【新浪家居】您认为,当下的中国设计业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活动来促进交流和发展?中国的设计师还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从而真正地走向国际?

  【王勤俭】我想说的是,也许有人觉得设计师酷酷的不愿意交流,其实这些只是一种表象。我觉得其实设计师很单纯,我们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去快乐地设计,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安静,但是我们也有小圈子,我们的小圈子定期会有一些交流和聚会。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把这种圈子再扩大,让做不同行业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也许我们水平不一、观念不一,但是这种交流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也需要有人来牵头去做这些事,可能很多设计师还不太擅长去做组织性的工作。我们这个交流的小圈子应该不断的有力量充实进来,里面可以有大师,也可以有学徒,有刚毕业的学生,一同交流沟通,相互探讨,我觉得这样整个行业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健康。

  【新浪家居】也许行业之间有一些竞争,但是只要摆正心态,我觉得即使是竞争也会是良性的。

  【王勤俭】对,其实我们是不怕竞争的,因为设计是一个创意行业,不能闭关自守,有竞争才有进步,也不能自己有一些好的东西捂在兜里不让别人看,别人学到的时候其实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并推动我们又去做新的作品出来。。

  【新浪家居】再次谢谢您接受新浪家居的采访。(文/新浪家居 何晓蓉)

[上一页] [1] [2]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