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在学川派家具开【独立大店】
摘要:近几年,中国家具行业的“行业大品牌”纷纷布局独立大店,也许我们从这些行业大牌开启的大店模式当中能看到一些行业的走势。
独立大店模式曾是川派家具品牌的“专利”,川派家具品牌的成功也是独立大店模式的成功。
近几年,中国家具行业的“行业大品牌”纷纷布局独立大店,也许我们从这些行业大牌开启的大店模式当中能看到一些行业的走势。
为什么大牌纷纷布局独立大店
独立大店模式先行者川派家具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在三四线城市的成功,为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粤派、京派,浙派等家具板块的代表性品牌,已经开始了布局单品牌独立大店,甚至有些品牌的独立大店的面积超过了10000平方,俨然就是一个大卖场。为什么近两年,这些“行业大牌”(也包括建材行业大品牌)纷纷布局独立大店了呢?
行业大品牌想掌控更多零售渠道的主导权,独立大店模式是其突破求变的途径之一。大家都知道,中国家具行业的很多行业大品牌多数都是依靠全国性家居连锁卖场及区域性家居连锁卖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有“家居卖场消费者品牌”而没有“家具品牌消费者品牌”。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行业的大品牌大多是依托大型家居卖场而存在的。家居卖场的品牌知名度远远高于家具品牌的知名度。
行业大品牌的市场发展严重依赖连锁卖场的发展,尤其是粤派家具和京派家具。行业大品牌本身的渠道拓展能力普遍较低,几乎没有什么主导权,当然几乎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居卖场的客流越来越小,家居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单一依靠全国性连锁卖场的发展而发展的行业大品牌感觉到,即使拿到位置之后,开店销售的预期好像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让行业大品牌感觉到依托全国性连锁卖场的发展而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可持久。如何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导权,是所有行业大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说,独立大店模式就是行业大品牌掌握市场发展主导权的突破求变途径之一。
独立大店模式的两个核心问题
前些年尝试独立大店模式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大多数企业效仿川派独立大店模式都以失败告终。那为什么近几年又有很多行业大牌来效仿独立大店模式呢?到底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可不可行呢?
1: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逼迫多元化发展。
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要求家居工厂的产品系列必须要多,否则支撑不了开大店。这就意味着要想走大店模式,必须要开发更多的产品系列,来满足独立大店模式面积的要求。
如果不具有产品开发优势的,尤其是跨品来经营的家具工厂该怎么办呢?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企业通常会找工厂代工或者直接收购目标品类产品工厂。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家具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会越来越频繁。
2:单平米产出成正比例关系是最大的挑战。
如何能保证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有较高的单平米产出是个很大的问题。多个品牌的独立大店的实际运营显示,随着单品牌独立大店面积的增加,其单平米的产出不是提高的而是下降的。独立大店中的产品配比,并不是简单的产品系列组合那么简单。
产品多系列配比是必要条件。究竟多大面积的单品牌独立店是最佳的产出比,需要生产企业和家具经销商做科学的评估,并不是独立大店面积越大越好,越大越有优势。
对于家具经销商而言,如何平衡当地大型家具卖场中的同名店中店与独立大店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如果店中店与独立店不是一个经销商开设的,那更是一个问题,这也是家具生产企业必须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此外,如何解决单平米产出低的问题是另一个难题。川派家具某些品牌下游的很多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的家具经销商由原来的单品牌大店模式,改造成了多品牌自营的独立卖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川派的很多单品牌独立大店随着店面面积的增加,单平米的产出却是在下降的,经销商的盈利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是下降的。
那么,作为效仿川派模式的粤派家具品牌,京派家具品牌等,在建店之初都应该考虑清楚大店模式能否保证单平米的产出。
川派独立大店模式不能简单复制
川派独立大店模式主战场是三四线城市,行业内有多个代表性品牌,比如全友、掌上明珠。一二线城市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可以说行业内还未出现代表性成功品牌。
川派独立大店模式在三四线城市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在一二线城市也能获得成功,行业大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单品牌独立大店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尝试成本。
对家具经销商而言,单品牌独立大店模式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是机会还是陷阱?就独立大店本身而言,我倾向于家具经销商开单品类多品牌独立大店。
对于单品牌独立大店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在目前这个阶段,单品牌多品类独立大店在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几率远远小于它的风险。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首先,从消费者购物认知层面上来看,消费者在去购买家具产品之前,首先确定是自己预购家具产品的品类所属,然后再确定去哪一家卖场选购产品,最后才是在某品类产品中选购一个品牌的产品。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客户要买欧美家具,在其购物之前,其首选要了解一下当地的哪一家卖场有卖欧美家具的(有这个品类),其次要了解一下哪一家卖场的欧美家具产品最多(某一品类的优势的门店是消费者的首选),然后再确定优先考虑去哪一家卖场。
其次,家具行业还未出现家喻户晓的“消费者品牌”,现阶段消费者对家具终端零售门店的认知还处于门店品类认知大于品牌认知的阶段。
▶基于这样一种家具消费者的认知逻辑及购物过程,在当前家具行业尚未出现“消费者家具品牌”的阶段,以品类认知标签为导向的卖场会脱颖而出。
消费者对于专业品类的专营店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也是消费者首选的购物场所。大而全的大家居卖场靠全品类的规模优势吸引消费者的认知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也就是说,大而全已经不再是优势了,反而成为了劣势。
目前,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购买家具还是会去主流全国性家居连锁大卖场以及当地的主流大家居卖场。为什么会去呢?因为消费者没有第二种选择。这也是多年来,家具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造成的。而这些大卖场大多是以大而全的规模优势来赢得市场竞争和吸引客流的。
单品牌独立大店以及单品类独立卖场给了消费者第二种选择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更容易使消费者选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也可以大大的节约消费者选购产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大牌及全国各地的大家具经销商布局单品牌独立大店及单品类多品牌独立卖场,家具行业“消费者品牌”就会出现。
开独立大店的5点建议
大家居卖场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认知变化需要、消费体验升级需求、专业服务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家具门店一定会出现。
就因为大家居卖场大而全的品类布局和规划,造成了这些大家居卖场的单品类优势不一定强到哪里去。全国性连锁大家居卖场的品牌定位、品类定位、产品档次定位不是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定位的,而是根据工厂与卖场的战略联盟关系而做的。
一味的提高卖场的装修档次及产品档次,产品的价格是上去了,但是目标受众却减少了。
大卖场物业管理方大多只是一个“收租”的角色,其本身几乎不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服务。而为消费者服务的是一个个店中店的专卖店的小商户(大多数商户是坐商),而这些店中店的小商户在目前大家居连锁卖场的模式下是很难做大做强的。
所以,我认为单品类多品牌自营独立店是挑战当地主流大型家居卖场的优选模式。
只要能将某一类产品的面积做到当地的第一,让消费者给自己的独立店贴上一种某类产品当地面积最大,品牌最多,产品最丰富,高中低档次都有的单一专营品类认知标签。那么,这家独立店就成为了这一品类当地目标消费者的首选门店。
这样的独立店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品类专营独立大店模式。
如果一个家具经销商,在某一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想开一个单品牌多品类的独立大店,我给几点建议:
1▶门店面积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当地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自身的产品系列、以及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确定门店面积的大小、产品配比,而不是以公司产品系列陈列全为导向建店;
2▶不以消费者需求和如何赢得当地市场竞争为导向的单品牌多品类独立大店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3▶如果将单品牌多品类的独立大店做成了一个缩小版的红星美凯龙,但却没有成熟的门店行销模式的话,会死的很惨;
4▶即使门店形象包装、产品配比、人员素质等都到位,若没有完整成熟的门店运营管理体系,成功的机会也不会超过50%。建议最好先做样板店,等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成熟后,再考虑复制;
5▶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打造自己品牌独特的大店模式,照搬或者简单效仿行业大牌的操作模式通常的结果都是失败,每一个品牌成功的基因都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家具行业随着行业大品牌独立大店模式的兴起和推进,会不断的涌现“消费者品牌”。
本文看似在谈独立大店模式,实际上是在解读行业大品牌之间利用大店模式打响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认知战。
至于谁能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这要看每一个品牌对独立大店的操作水平。“独立大店模式”的兴起,预示着家具行业消费者品牌开始崛起。(来源:家具主流)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