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中考"各地交答卷 伤不起的民心工程(5)

icon 2011-07-05 15:00:00
icon 0

摘要:5月10日起,深圳市近300名保障房违规申请人,会陆续收到深圳市住建局下发的第三批《行政处罚预告知书》。这张大罚单的公开,再次让人们对保障房的分配产生担忧。瞒报300万元财产、电力集资建房、公职人员“团购”经适房……

  截至5月底,不少城市保障房实际开工率不到三成,原因何在?

  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千头万绪,但核心的问题只有两个,第一是融资,第二是分配。

  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保障房制度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还有可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引发更大的社会不满。

  两难:“租”还是“售”?

  上述两个问题中,首要的就是融资。据住建部估算,完成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其中,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将承担5000多亿元,剩余的8000亿元要通过融资解决。但截至5月底,不少城市实际开工率不到三成,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融资。

  任何可行的融资方案,都必须建立在该项投资未来收益基础上。保障房也不例外。没有稳定的回报模式,市场融资就是无源之水。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公租房。根据市政府公布的目标,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需要至少1000亿元资金。其中,政府投入300亿元,向金融机构融资700亿元。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重庆市公租房的月租金水平为每平方米10元,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假定出租率100%,月租金收入为4亿元,年租金收入为48亿元。而700亿元融资,年息约为6%,每年须支付利息42亿元,加上6亿元的维修费用,48亿元租金收入就分文未剩。

  更小范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万科在广州的首个公租房项目万汇楼,投资4824万元,即使扣除其中1500万元的万科“企业公民社会责任”专项经费,按照目前的租金收入扣除管理运营费后的5万元利润计算,投资至少需要57年才可以收回。显然,当其他项目的回报高于这一水平时,公租房就不可能获得融资。

  纵观现有的四大保障房模式,以租为主的公租房和廉租房,都不可能创造足够的回报率,因为现在市场的租金,都很难保证收益率大于银行利率,公租房的租金远低于市场租金,就更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有人以上海为样本,假设年租金以5.7%增长,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接近6%;如果年租金增长7.1%,投资回报率也可以达到7.1%。但这只能是理论。保障房作为公共投资的项目,租金的任何上涨(哪怕仅仅是通货膨胀的速度)都必定是非常敏感的。

  虽然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已在路上,但合理的盈利模式仍然没有找到。这就决定了以“租”为主的保障房模式,从一开始就难以在市场上融资。事实上,公租房现在已经开始变味。重庆最近已经开始允许住满5年的租户可以按照7~8折的市场价格购买。换句话说,公“租”房已经变得越来越像限价房或者经济适用房。

  实践表明,作为保障房供给的主流模式,如果想通过市场融资,必定是“可售的”――无论是直接出售,还是变相出售。适合条件的保障房模式只有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两种(共有产权房被视为商品房的一种)。

  但以售为主的保障房模式,却大都存在另一个大问题――分配。由于本质上都是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给住宅,市场价格和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形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通过限定购房者的资格,排除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但在信息不完备和个人财富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下,甄别出合适的候选者,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代价必定是极为高昂的。

  一直以来,假经济适用房之途,规避土地市场,为特定对象和团体牟利的事件层出不穷。经济适用房不仅没有解决最紧迫的需求,反而成为特定阶层谋利的手段。如果任其蔓延,不仅会冲击房地产市场,导致地方政府收益大规模流失,更有可能引发广泛的不满,使得原本为缓解社会矛盾而设计的保障房制度,对社会稳定构成更大的威胁。

  如果说当初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市场价格差异不大时,社会还能容忍一定的寻租,那么在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价格落差愈来愈大的今天,继续靠这种方式转移社会财富,就很难被社会完全容忍了。这也是为什么流行一时的经济适用房,在商品房价格飙升的今天反而日渐式微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以租为主的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模式今天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

申请免费量房验房

icon

请输入1000以内的建筑面积

icon

请输入您的姓名

icon

输入您正确的手机号码

icon
获取动态密码

请输入验证码

icon
5
恭喜您预约91装修服务已成功
稍后会有客服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