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蜗居的极限是2.5m³?东京也许就是北上广深的未来
摘要:人类蜗居的极限是2.5m³?东京也许就是北上广深的未来
对于越住越小的家,日本建筑师山下保博说:“日本的地价很高,越接近城市的中心,能够保有的就只有极为狭小的土地了。”
面对越来越贵的房价,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空间小的城市中,创造出宽敞的居住感觉?而日本东京,或许是最接近北上广深终极答案的模型。
大东京都市圈的面积有一万多平方公里,承载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4000多万)。
作为人口密度极高的地区,东京居民早已接受了蜗居的概念——
比起美国200+㎡、欧洲100㎡的家庭平均居住面积,东京居民每户人家平均仅有63㎡。正是因为如此,想让有限的土地利用最大化,就必须考虑新的结构与构造方法。
建筑师们充分发挥才能和脑洞,将寸土寸金转化为独特的居住艺术,在东京逛街你能看到各色各样的屋子。
东京的房子按实用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独栋房、公寓住宅和群租房。
「独栋房:30㎡×3」
山下保博设计的企鹅房,位于东京板桥区的转角地段,整个建筑只占地30㎡,相当于两个车库的大小。
建筑环境决定了架构方法,山下利用对光线的操控,让原本狭窄的内部看起来更广阔。他竖起四面墙,并切断了拐角,四面而来的充足光线,能让小房间看起来更大。
最最显大的是顶楼,四面都筑起了玻璃窗——让人的第一眼视线抵达远方,空间也就随之延伸。
最大程度引入自然光,只是小房子显大的第一步,延伸视准线可以让房间感觉更大。
玄关其实很狭窄,但房子的天花板很高,就用上方开阔的空间感来欢迎人。
楼梯的流线型设计,让人楼上楼下走动时不会阻挡视野。
厨房的台面浮在楼梯进的上方,不明显的支撑让外观不限杂乱,很好地利用了通常会被浪费的空间。
实际上,企鹅房的每个房间都没超过18㎡,觉得它开阔实际上是人的错觉。
只要某个区域的天花板够高,人们通常就不会感觉太小。
山下把这个原则用在各处,房子的结构可以自由调整,越小的房间给它越高的天花板。
企鹅房本质上是一个光箱:光线在这里被收集、集聚,又散布至空间各处。
和国内越拍越贵的土地一样,住得起东京独栋房的人家是少数,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住在公寓楼里。
日本的公寓称呼是有鄙视链的,不过几十平的地方也有讲究:高级公寓(Mansion)>普通公寓(Apartment)>群租房。
「高级公寓:60㎡」
我们先来看建筑师千叶设计和自住的高级公寓(Mansion)。
公寓考虑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互动,外楼梯可以从客厅看到,卧室可以从浴室内看到,而城市的风景能从露天平台看到。
对于这个60㎡的公寓,千叶原本并不打算让环境开放,一开始在图纸上建了厚厚的墙。
如果只是为了保护私人居住,这样做并不明智——造出一个封闭的箱子会让人压抑,如何打开部分厚墙就成了设计思路。
墙壁变成了两层深的橱柜,门一开是充足的储物收纳,门一关又是“我家空无一物”的宽敞感。
这些壁橱空间都很简单,线条尽量最小化,存在感相当于一栋墙,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装修都爱做顶天立地的柜子。
同样的,公寓的窗户边框是镜子一样的不锈钢,通过反射外界让家看起来更大。
如果你视线平直望向窗外,因为高楼林立你看不见天空,正是这样的反射让你能看见天空和街道。
这样的效果也被用到了地板和天花板的设计上,带着点反射光亮的材料将公寓内部与更大的外界连接起来。
每一个房间都能循环贯穿,没有死胡同也没有狭窄感。
再来看次一级的普通公寓(Apartment)。
「普通公寓:25㎡」
这儿是插画师劳拉住的25㎡公寓,每个月租金约五六千RMB。
进入玄关先脱/换鞋,已经不止是日本的规矩了,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生活习惯。
这个小小的动作貌似是常识,却帮助我们实现了公寓空间的最大化。
因为地板更干净了,被浪费的空间就更少了,你可以坐在地上看书吃饭打游戏。
与之匹配的是便携灵活的家具,比如一套三张的组合桌子,你可以单独分开使用,也能拼成一张大的用。
我们常在逛宜家时看到这种家具,可折叠的、可靠墙的、可挂门的、可堆叠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更舒适地蜗居。
劳拉的小厨房是II型的,布局十分紧凑却够用,需要的一切它都具备了。
厨房区成功塞下了冰箱、微波炉、灶台和烤架,各种杂七杂八的厨具也是用了上墙大法。
劳拉的浴室和卫生间也是又小又实用,比如这个典型的日式节水马桶——每当你摁下冲水键,上面是一个小洗手台,洗完手的水正好冲马桶,既省空间又节约水。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